精美的刺繡香包、粗獷的純羊毛手工毯、悠揚的山花兒……11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中國文化館協會和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年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采購大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戶外場地舉行。寧夏展團攜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精彩亮相,為這場全國性的文化盛會注入深厚的黃河文化底蘊與鮮活的地域氣息,為觀眾帶來一場別具風情的“塞上江南”文化盛宴。
在文采會的展演環節,寧夏小曲《歡聲笑語唱寧夏》以質樸唱腔傳遞鄉音鄉情,民間器樂合奏《故土》與《和諧樂章》則分別以深沉韻律與恢宏氣勢,完成了一場超越表演的文化敘事。這些節目不僅是技藝的呈現,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與情感共鳴,生動詮釋了寧夏人民堅韌樂觀的生命態度。女聲獨唱《聽到花兒就想家》以婉轉悠揚的“山花兒”唱腔,將縈繞心頭的鄉愁娓娓道來;隨后的女聲對唱《送你一幅潑墨山水叫寧夏》則以清澈悅耳的和聲,將寧夏的壯美山河徐徐鋪展于聽眾眼前。
在文采會非遺展示區,寧夏刺繡以大膽用色、質樸構圖與豐富針法,展現出獨特的審美意趣與生活智慧;寧夏手工毯織造技藝依托黃河上游特有的灘羊資源,織就紋樣精美、雍容華貴的藝術珍品;作為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民間藝術,寧夏剪紙既傳承中華剪紙精髓,也成為促進民族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藝術載體;而灘羊皮鞣制工藝(二毛皮制作技藝)則以五十余道繁復工序,將灘羊皮毛加工為“皮板如紙、毛穗九彎”的御寒精品,展現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次寧夏非遺展團陣容強大,近20名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攜帶著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展示黃河文化滋養下寧夏非遺的獨特魅力與當代活力。寧夏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文采會”將持續至11月14日,借助這一國家級平臺,寧夏非遺項目得以與更廣闊的市場對接,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與市場體系。(記者 張雪梅)